香港Glasshouse餐廳在上海開首店 謝霆鋒也是粉絲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9-08
[摘要] 作為香港餐飲集團Gaia Group旗下品牌,Glasshouse 憑借其“西方口味亞洲菜”的創(chuàng)意料理與適中的定價,成為了不少香港白領下班后的聚集地。
和想象中有些不同,上個月在上海開業(yè)的“玻璃浩室”(Glasshouse)在外觀上并不顯眼,即使在近代建筑扎堆的新天地石庫門舊區(qū),這家主打“西方風味亞洲新式菜系”的餐廳也絲毫沒有顯得格格不入。
只說Glasshouse的名字也許你會有點陌生,但同作為香港餐飲集團Gaia Group旗下品牌,主打泰國菜的“灰狗”(Greyhound)與意大利菜的“華萬意”(Va Bene)已經(jīng)先后入駐新天地。而在香港,位于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內(nèi)的Glasshouse雖然在地理位置上“大隱隱于市”,但憑借其“西方口味亞洲菜”的創(chuàng)意料理與適中的定價,成為了不少香港白領下班后的聚集地。Glasshouse把它的菜式定義為“Asian cuisine with a western twist”(西式亞洲菜)。挺抽象的是嗎?看看餐廳的菜單就明白了——主食系列中的“龍蝦鴨肝星洲炒米粉拌西班牙火腿片”,通過對港式小吃“星洲炒米”的改良,把慣用的餐肉換成了火腿片等配料,以及“泰式炒手工墨汁面”,在保留原有的酸甜口感之余,選取了口感更厚實的手工面。
這種對個別元素改良、卻不顛覆亞洲菜口味的定位,成為了Glasshouse制作創(chuàng)意料理的方式,目前來看也獲得了不錯的反響——香港演員謝霆鋒、藝人查小欣都曾光顧過這里。Gaia Group也看準了這一市場,針對男女的喜好不同,先后推出了主打雞尾酒飲料、位于香港蘭桂坊的Townhouse;以及主打綠色養(yǎng)生食材、位于銅鑼灣廣場的Greenhouse,并與Glasshouse一同組成“house”系列餐廳。
在香港,Glasshouse的成名除了創(chuàng)意料理之外,還有通過室內(nèi)設計營造出的就餐氛圍——位于國金中心商場三樓的Glasshouse不但在店內(nèi)使用了大面積玻璃幕墻,還搭建出一片室外露臺供食客就餐,其中使用的綠色植被更是覆蓋了整個店面。這樣的裝修設計在高樓聳立的國金中心顯得雖有些“突!保珶o疑增加了門店的辨識度。
不過,當界面記者來到Glasshouse新天地店后,卻發(fā)現(xiàn)這家以“創(chuàng)意料理”與“就餐環(huán)境”為主打的餐廳不僅更換了部分菜單,還減少了玻璃幕墻的使用面積。
“因為Glasshouse是第一次來到內(nèi)地,所以新店的菜單中就集合了香港Glasshouse、Townhouse中的熱賣單品,并增加了燒烤小食、雞尾酒等!盙aia集團公關及市場部主任Curtis說到。相比“house系列”在香港的受眾細分化,開在新天地的Glasshouse則試圖用一張更多元的菜單吸引尚且陌生的內(nèi)地食客。
另一方面,Glasshouse在進行建筑改造時也曾遇過“難題”。畢竟店如其名,大面積玻璃幕墻的使用正是Glasshouse的特點之一,可由于新天地內(nèi)石庫門建筑舊區(qū)無法破拆重建,新店只在外圍墻體中安裝了四扇長方形的玻璃落地窗,比起香港Glasshouse一整面的玻璃幕墻設計似乎稍有遜色。
“我們在店內(nèi)使用了玻璃屋頂,同時把地板磚換成了反射能力更強的白色水磨石,以增加室內(nèi)光線的流通。”Glasshouse新天地的設計團隊Aim architecture在回復界面記者的郵件中稱,主設計師Vincent還強調(diào),在整體室內(nèi)設計中他們一直在顏色上做減法,以凸顯出餐廳食物的色調(diào)。
界面記者注意到,Glasshouse新天地店的裝修色調(diào)基本為乳白、淺咖、翠綠三種,可色彩運用雖簡單,但是在300平方米的餐廳空間里,每一套北歐風格的桌椅樣式都不盡相同,連就餐用的碗碟也有紅、青、白、黃四種選擇。“不同家居的混搭會顯得餐廳更有活力,全都一樣的話就有些嚴肅,不符合餐廳casual dining(休閑用餐)的主題了!盙lasshouse新天地餐廳經(jīng)理Jeff說到。
對于受眾依然是城市新興白領的Glasshouse來說,如何在合理定價的同時維持自身格調(diào)依舊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!半m然餐廳定位是casual dining,但并不是完全大眾化的,house系列在香港及內(nèi)地的選址都是最好,這就對消費水準提出了要求。”Gaia集團公關及市場部主任Curtis。不過在開業(yè)期間,Glasshouse已經(jīng)在午市推出了優(yōu)惠套餐,并聯(lián)合團購網(wǎng)站大眾點評推出了周末五折的早午餐系列。
來源:餐飲新聞